由李文静博士(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王福兴教授(通讯作者)、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心理与脑科学系的Richard E. Mayer教授合作完成的论文《How to guide learners’processing of multimedia lessons with pedagogical agents》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Learning and Instruction》上发表。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00766,62277025)的资助支持。
人际交流中的非言语线索(如眼神与手势)在在线教学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充分揭示。随着高具身教学代理在在线学习环境中的广泛应用,探究不同社会线索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研究以神经传导为主题内容,通过两个实验利用眼动追踪技术结合问卷法系统考察了教学代理(PA)的指示性手势、目光注视和眼神交流对学习过程(注意力分配)和学习结果(保持与迁移)的影响。实验1结果表明:(1)当教学代理伴随注意引导社会线索(目光注视并指向相关图示元素)时,学习者对关键信息的注视频率显著增加,保持与迁移测验成绩均得到提升;(2)眼神交流单独呈现时能够提高知识保持效果,而当其与注意引导社会线索同步呈现时,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关键内容的注意力分配。实验2进一步发现:(1)指示性手势作为独立线索即可有效提升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注视频率和保持成绩;(2)单纯的目光注视方向(无手势配合)未能产生显著的学习促进效应。
本研究通过眼动追踪与认知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为多媒体学习中的"具身原则"提供了实证依据,揭示了不同社会线索在学习过程中的差异化作用机制,对在线教学代理的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