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迈克尔·哈里斯·邦德 主编
出版:人民出版社2019-10
平装:16开 962页
ISBN:9787010209852
定价:299.00
丛书:文化心理学精品译丛
本书是一本综合性并具领先地位的中国心理学述评手册,它以空前的复杂性和先进性涵盖了人类机能领域。
在全书41个章节中,作者引用学术界研究成果,整合了包括从儿童社会化、数学成绩、情感、双语和中国人思维风格到中国人认同、人际关系、领导力过程以及精神病理学等相关领域的英文和中文研究。对中国人是如何以及为何建立起这样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特色:
一是全面性和实用性:全面性是本书的最大特征,它涵盖了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为本学科提出了一个具有理论性的整体框架,并为具体研究领域提供了方向性引导,有些章节涉及具体案例,使读者能从案例中体会中国心理学的独特性,并从中获得指导,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二是学术性:本书为中国心理学研究的汇编,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手册的每一章节都是具体研究领域的知名研究者所作,为读者提供了可靠的引导。
作者简介
赵俊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张春妹,武汉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行为发展学会ISSBD会员、美国心理学会青少年学会SRA会员。
钟年,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并兼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学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会理事等。
目录
引言
1.中国心理学研究的前景
2.中国心理学中的“中国的”为何?中国心理学中的“中国人”是谁?
3.文化大脑:基因、大脑和文化的相互作用
4.中国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
5.当代中国的教养方式和儿童社会化
6.语言和大脑:来自中国人计算机和神经影像学的证据
7.中国儿童的语言和读写能力的发展
8.理解中国语言中的阅读障碍:从基本研究到干预
9.中国的双语教育
10.中国儿童学习数学运算:从家到学校
11.中国人的思维风格
12.用中文学与教的方法
13.中国学生的动机和成就
14.中国人情感的独特性
15.中国文化中的信念
16.“中国的”价值观的多层框架:从传统到现代到未来
17.关于中国人的自我,我们知道什么?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提升的例证
18.从本土化到跨文化人格: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实例
19.熊猫之地的心理和老化
20.中国人幸福感
21.中国人的灵性:一篇评论
22.中国人的精神疾病
23.中国的临床神经心理学
24.中国人应对方式中的“道”
25.中国人的患病行为
26.中国社会的社区心理学
27.中国人的心理疗法:对过去十年工作的更新
28.儒家社会的面子和道德
29.中国人的协作和竞争
30.迅速变化的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31.从性别视角看中国社会关系和行为
32.中国的文化心理学和当代传播学
33.中国政治心理学:中国社会的政治参与
34.中国人的社会认同和群体间关系:恩威并施的影响
35.理解中国领导阶层的发展:家长式统治及其阐述、适度性和备选方案
36.中国的消费者行为:内容、过程和语言的影响
37.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38.四海为家:文化移入、适应和海外中国人
39.跨文化交流:中国语境
40.中国心理学的独特性;或:我们都是中国人吗?
41.把中国心理学的科学研究带向21世纪:几个前进的方向